气象物候的主题,气象物候的主题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气象物候的主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气象物候的主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雨水节气的天气及物候特点如何?
雨水节气的天气及物候特点如下:
天气特点:
进入雨水节气后,中国北方地区的天气仍然较为寒冷,而南方地区则呈现出春天的景象1。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变长,强度增强,气温回升迅速12。
从气候上看,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地区在这个时候的平均气温已经超过10℃,桃李开始开花,樱花也已经开放,标志着气候上的春天
在我们东北辽宁每当雨水的节气来临左右这几天,天气都会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说现在的降温降雪正好在雨水节气的这两天,雨水节气的到来冬眠的一些植物或动物也慢慢的苏醒了。
雨水节气气候具有明显的降水增多和气温回升的特点。
这是因为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气湿度会增加,导致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此外,雨水节气也标志着春季的到来,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农民也开始进行耕作,人们的生活逐渐从冬季走向春季。
雨水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既是中国农事和气象的最重要节气之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雨水节气也被看作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繁荣的重要时刻,因此人们在雨水节气里也会进行一些祭祀和宗教活动。
此外,雨水节气还与江南水乡的美景相关,是赏梅、泛舟湖水的好时节。
物候主要内容有哪些?
物候主要包括生物界中各个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观察到的季节性、周期性和年际性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重要气象因素。它是自然界的一个关键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物候的研究对于了解气候变化、指导农林牧渔生产、评估环境质量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物候还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气象学、生态学、农学、地理学、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
物候主要内容包括植物和动物在不同季节里的生理、行为和生态学变化。通过对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动物越冬、迁徙等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可以了解气候、温度、光照、水分等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物种的生命周期、物种的觉醒和休眠周期、不同季节里的繁殖行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变化等。物候的研究有助于预测气候变化的影响和环境的变化,可以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从1918年回国后,就开始每天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特别是1950~1973年的24年中,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还记录每年北京北海公园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竺可桢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探讨物候的内因和外因,与他的学生、同事宛敏渭先生合作写出了享有盛誉的《物候学》。
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亲自进行物候观察,整理收集古籍中的物候记载,把物候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1973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
竺可桢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则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物候学》是竺可桢众多科普著作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他坚持求是精神、立足祖国乡土,以科学方法、独创精神,倾注毕生心力的不朽科普杰作,内容充实,立论严谨,文字通俗、生动,具有文学色彩,是我国优秀科普图书的典范。这本既传播科学知识,又切合实用的好书,受到生产实践者的欢迎。该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科普著作,将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纪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气象物候的主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气象物候的主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