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的气候特征,地表性质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地表的气候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地表的气候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两极地区气候?

南北两极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极地气候,又称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格陵兰岛等岛屿上,气候终年严寒,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地表的气候特征,地表性质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苔原气候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及格林兰岛沿海一带,全年皆冬,地表生出苔藓、地衣等植物。

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

南极洲和北冰洋以及环绕它们的洋面和陆地的寒冷气候。在北半球可以把树木生长的北界作为极地气候的南界。在北半球大部极地气候区为大陆环绕的永冻水域。

冬半年在极夜无太阳辐射。夏半年极昼期间终日太阳不落,但冰雪反射率强。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尚不足以融化冰雪,故夏温仍低。可以概括为四个字:终年严寒。

气候变化有哪些表现形式?

中国现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丨南北地表温度平均上升1′2度。2、降雨量普遍减少。3、矿产特别是煤碳过度开採。4、工业和生活废气废水排放未科学处置。5.工业和建设建筑粉尘未处理产生到处扬尘。6.旱灾和洪涝灾害较多。要改变这些现象,就应该在各地推行植树造林和种花种草,更多的种植经济林木特别是种植中药材。积极减少二氧化碳、粉尘、废气废水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如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保护环境,爱我中华,坚持科学持续发展,为美好的明天赶快行动起来。

凡是气候变化,也就是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每一个节气的变化都会伴随着节气的前三天和后三天温度的上升或者下降,例如,寒露,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农历九月,那么交这个节气的时候,不用看天气预报,肯定节气的后三天一定会比较大的降温,这就是规律,就好比潮起潮落一样,这是一年四季中的规律,这也是地球的一种公转,所以,一到节气,肯定就会发生变化。

古人是没有天气预报的,他们靠什么知道天气和四季变化呢?靠的就是二十四节气变化,这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就像以前农民下豆谷插秧一样,它也是有规律的,什么季节,什么时间,这些都是节气变化而得出。




中国近年来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地表平均气温显著增加、降水量变化年代际波动较大、日照时数和近地表平均风速均显著减少、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空间异质性较大等,具体表现如下:

(1)温度变化:近50年来中国年地表平均气温显著增加,自1960年来升温幅度达1.2℃,最暖年份则出现在近20年中,不同地区增温幅度不同,总体趋势是北方升温要大于南方,而冬季增温(平均0.04℃/年)要显著高于夏季增温(平均0.01℃/年)。

(2)降水量变化:近50年中国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年代际波动较大,降水量趋势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1960—2006年,各区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北、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地区以及西南的西部和华南的东部年降水量呈增加的趋势,平均增速最大值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其他区域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华北年均降水量减少最多。

(3)日照时数变化:近50年中国的日照时数、近地面平均风速等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其中,日照时数全国普遍减少,以华北地区最明显,每10年减少119小时;而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的减少趋势每10年降低58~73小时,西北地区每10年减少24小时。不过,风速减少最明显是西北地区。

(4)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近50年来,中国遭遇的极端高温热害、亚热带极端低温冻害、洪涝灾害和极端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频率都表现为大幅度提高的趋势,极端性天气气候灾害频发使农业生产年际间波动增大。就区域变化而言,中国除华中地区外其他地区夏季的高温热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而冬季寒冷天数则显著减少,强降雨事件引起的洪涝灾害则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这些极端事件在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增多,在东北和长江流域西北部地区则相对较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地表的气候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地表的气候特征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上一篇: 朝鲜地形与气候,朝鲜地形与气候特征
下一篇: 气候环境C划分,气候环境类型

相关资讯